| 
x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KK社区。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没有一点点防备 春节假期就这样结束啦~ 是不是意犹未尽? 俗话说~ 没出十五,不算过完年 明天就是元宵节啦
 小编在这里提前祝大家 
 
   
 三明各地元宵节都有什么活动
 一起来看看! 三元区 
 城东村庙会 
 每年正月十五,三明当地都会举办一场热闹非凡的庙会。元宵节当天,龙灯和菩萨将于城关太保庙出发,绕城东村一圈。 
 届时,家家户户都会拿出花灯欢度元宵佳节,感兴趣的朋友千万别再错过这场狂欢盛会了! 时间:正月十五 地点:城关 线路:芙蓉社区-东泉新村 
 
 迎烛桥 松阳村有自己独特的闹花灯方式--“迎烛桥”。传说松阳村先主南朝公打退外患凯旋回村时,因路途较远,乡民得知其进村天色已暗,乡民为迎接他早早地将蜡烛固定于桥板之上,串接而结队,并精心地将干竹片包裹油柴制成三四米长的大火把,伴以笙萧鼓乐,出队迎接。迎接的烛桥灯因此流传下来,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松阳村精心制作的烛桥都会引起村里人的轰动,周边数里外的群众都要赶来瞧一瞧迎烛桥灯。 
 时间:正月十五  地点:松阳村 
 草洋板凳龙 板凳龙又称梅竹灯, 是起源于江浙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在集体所有制以前普遍存在于我国南方各省市的年度盛大活动。 
 这一元宵节习俗至今已几个世纪。相传,在很久以前,民间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 则为求雨。"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一身透湿。 
 时间:正月十五 地点:中村乡 
 梅列区 
 大源花灯节 农历正月十四晚,陈大镇大源村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花灯节。当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每户人家都亮出自家设计制作、做工精美的特色花灯,排成长队,犹如一条长龙,蜿蜒绕行在整个村庄里。 
 
 所到之处,鞭炮响起,礼花绽放,整个村子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祈祷着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时间:正月十四 地点:陈大镇大源村 
 大田县 
 正月十五晚上:均溪镇东坑村、福塘村、吴山乡和洋村、太华镇魁城村、张地村、桃源镇桃源村炉峰板灯龙; 正月十六晚上:石牌镇、太华镇甲魁村、温坑村、京镇上京村、上坪村、华兴乡京口村板灯龙; 正月十八晚上:均溪镇上华村、周田板灯龙; 正月十九晚上:均溪镇上华村板灯龙; 正月二十晚上:均溪镇上太村板灯龙; 正月二十一晚上:均溪镇和丰村、和丰坪村周姓百姓板灯龙。 
 
 梅林竹马灯 相传梅林明朝出了“三田”,均在朝中为官,回乡后春节期间自己不便出去参与活动,便叫家中儿童扮演,以马状在村中玩乐,风俗一直沿传至今。
 
 时间:正月十五至十六 地点:梅林村 
 板凳龙 每年正月起,大田县18个乡镇都有迎龙的习俗。“大田迎龙源于唐,而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今。”可谓历史悠久,迄今已千余年。 大田板凳龙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组成。龙由一人持龙珠引路,在乡间或街巷穿行,沿途房子主人均放鞭炮或烟花迎接,至开阔处“穿龙”、“跑龙”,几百节上千节龙疾走穿行,景象极其壮观,韵味无穷。 板凳龙制作精巧,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与扎、制、编、糊等工艺于一身,融入了体育、杂耍和舞蹈动作,是地道的百姓文化,具有民俗、 历史研究价值和民间工艺传承功能,在闽中一带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大田板凳龙于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尤溪县 
 元宵迎龙灯 
 三明尤溪梅仙镇元宵迎龙灯,从清嘉庆元年延续至今已有200多年,成为远近闻名的传统习俗,是尤溪民间正月里最盛大的活动。 
 
 每年龙灯节不仅镇上的居民扶老携幼前来赏灯,还吸引大批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对龙灯节感兴趣的你一定不容错过! 
 
 时间:正月十五、十六 地点:尤溪梅仙镇 
 
 永安市
 
 客家花灯 
 花灯是罗坊乡现存最具客家文化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在客家人心中,灯谐音“丁”,具有光明与添丁的含义。罗坊乡的花灯自宋代流传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在正月十四十五两天,罗坊集镇主街道两旁将挂满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花灯虽然扎花灯,定能让您在梦溪河畔感受“小秦淮河”的古风古韵。 
 时间:正月十四、十五 地点:罗坊乡 
 
 清流县 
 庙会鞭炮阵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豫章公庙传统庙会正日,其实庙会时间长达半月之久,自年初三出大鼓开始至正月十八晚谢神结束。 
 正月十五日,是每年庙会的高潮。全村各户早起准备迎接公王游乡,凌晨时,庙内七尊祖像开始有序地恭抬游乡。远近乡村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数超万人。 
 
 公王回宫后,场面更是壮观。上千串数米长的鞭炮悬挂在特制的炮架上,庙内准备好宰杀的猪和羊。公王落地前,上千串鞭炮齐放,神铳冲天,锣鼓齐响,场面声势之浩大,无不感叹。
 
 
 时间:正月十五 地点:豫章公庙 
 
 尤溪县 
 香线稻草龙 舞香线稻草龙是陈坑底村民传统民俗活动,,从顺治年间开始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陈坑底稻草龙2015年入选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稻草龙以稻草编织而成,龙身插满香火,在夜间舞动,星星点点,配上花灯,在乡村小路间穿梭,别具一番农家情趣。 
 
 稻草龙巡视全村之后,来到村中心。这时,村民们点起象征光明和希望的篝火,草龙舞动起矫健的身姿,与村民共欢,与天地同庆。男女老少齐聚在一起,共同迎春接福,共品美酒佳果,把整个龙灯会推向高潮。 
 
 时间:正月初一、初九、十五 地点:陈坑底村 
 泰宁县 
 板桥龙灯 
   
 上青桥灯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是龙身。过去龙身都是板凳做的,上面铺上灯笼几十节或上百节连在一起好似长龙,板凳龙因此得名。 
 这个活动起源于大唐开元盛世,为的是为战死的人祈祷。近些年来,慢慢变成了欢庆节日。 
 时间:正月十四、十五 地点:上青乡 
 
 “赤膊龙” “赤膊龙”起源于宋朝熙宁年间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泰宁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间民俗迎灯艺术之一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桥灯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它直接用明火,而不用灯罩,故名“赤膊龙”。 
 龙头用花梨木雕刻,龙身用板凳相连,每一桥上插6根蜡烛、2枝香柱。正月十五出灯,每家每户出一桥,逢当年村里有做寿(高寿)、中举、中进士、添丁(男孩)、结婚等喜事的人家,必须多出一桥。每一桥相连的顺序也不能乱,必须按村民房屋的顺序排列。 
   “赤膊龙”出灯都在夜晚,举灯头的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举灯尾的也是村里有身份的人,灯头灯尾各有一套文武乐队随行。“赤膊龙”先到社庙、家庙、宗祠拜祭,再到村里的一块大田中间,摆出福、寿、喜等字型,最后绕村庄游走。
 
 时间:正月十五 地点:大源村 
 看完这么多有趣的元宵民俗活动 大家是不是十分的心动呢~ 
 ┃来源:最三明 ┃三明KK网:K宝发布 
 
 |